2020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
发布时间:2020-05-11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版1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不知不觉造成中毒,病人脸色呈现鲜艳的樱桃红色,很快昏迷。一氧化碳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中毒事故较易发生。广州某酒家厨房工人经常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等,调查发现该厨房无任何机械通风设施,所使用的液化气质量较差,检测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
自备电源的简陋发电机房内,用煤饼炉室内取暖等都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民工在进入危险区工作应加强现场通风换气,必要时戴防毒面具,在觉察到可能发生中毒时,应迅速离开,发现有中毒的病人必须尽快将其移至空气流通处,注意保暖,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并尽快送医院抢救。
中暑往往因环境温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而引起。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时都要警惕是不是中暑了,这些都是中暑的前兆。如果此时仍继续高温作业,则中暑也会发展,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有的还会小腿、腹部等肌肉抽痉疼痛,甚至昏倒,此时应尽快到医院积极治疗,不可延误。2007年7月。
民工预防中暑,需从个人防护与保健做起:多喝水,穿高温作业服,夏季避开高温时段,保证充足睡眠,班后洗澡等,还可以多吃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苦瓜、苦菜,喝点苦丁茶。一旦出现中暑迹象,需要立即转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喝点清凉的饮料,服些仁丹、霍香正气水等防暑的药物。而对生产企业,民工也可以建议采取车间外布置热源、加强通风、隔热降温等措施。
噪声对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可引起听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损害。有调查,278名档车女工,平均接触噪声8年左右,检出神经衰弱、听觉损伤、高血压、心率不齐等均高于普通人群。女工受噪声的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甚至可致畸胎。听力损伤表现较严重的是职业性噪声聋,患者自觉听力损失、耳鸣,但一般不致发展成全聋。
噪声环境中的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佩带耳塞。企业应控制和消除生产场所的噪声源,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凡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
在医学领域应用电离辐射会有危险吗?
很明显有一定危险。来自辐射的危险程度与剂量有关,辐射量越高危险也越高。诊断用X射线和核医学诊断,在给健康带来不容置疑的好处的同时,一般也会有有害效应的小的危险度(概率)。在诊断中使用电离辐射源时,必须要考虑这一事实。由于在放射治疗中需要用大剂量辐射,所以与辐射相关的不良效应危险度就高到可以探测到了。
控制辐射照射的目的,在于不牺牲或不过度限制辐射在预防、诊断和有效治疗疾病带来明显好处的情况下,使可能存在的危险度降到最小(最优化)。还需要指出,即使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辐射量很小,危险度也会有所增加,当然此危险度的增加并不总是不良辐射效应本身造成的。如果诊断中用的辐射量过低,会造成图像不能提供足够信息以做出诊断的结果。在放射治疗中,如果提供的辐射量不足,会使死亡率增加,因为所治疗的癌症没有被治愈。
实践提供的大量证据表明,合理选择在医学领域使用电离辐射的条件,可以使获得的健康效益明显超过估计的可能有害效应。
如何预防农药中毒
农药用来杀虫治病的,一般都有毒性,有些农药毒性很大,譬如1605和1059等,一不小心沾到皮肤上或者同食物误吃下去,或者由鼻子吸了进去,就会发生严重的中毒事故,甚至丧了命。所以使用农药的时候要多加注意,不管农药的毒性是大还是小,都应该按照规定处理。
第一、毒性大的农药要专人管理,放在僻静的地方,不能放在粮仓、牲口圈或住人的屋子里,不用的时候要封号盖严,盛药和配药用的工具,也要集中保管,不要乱用乱扔,用过以后,要放在碱水或石灰水来消毒。
第二、配药的时候,药瓶或药包应该离脸远一点,倒药要稳当,不要使药水、药粉飞扬或者溅出来。配毒性大的农药的人,最好戴上橡皮手套,千万不能直接用手抓药或搅拌药水。配药的地方也应该离水井、池塘、厨房或牲口圈远一点,免得药水飞溅到水里、食物、喂料或其他家具上,使人畜误食。
第三、喷洒农药的人,特别是喷洒毒性比较大的农药的人,应当经过训练,掌握喷洒技术。喷洒以前,要检查喷洒的用具,看有没有堵塞或漏药的毛病。喷洒毒性大的农药要穿长袖、长裤褪的衣服,穿上鞋袜,戴上口罩、手套、宽边帽子和防护眼镜。露在外面的皮肤,应当抹上肥皂水或凡士林,可以产生保护作用。喷洒完毕后,要马上把全身衣服换下来,用碱水或肥皂水洗过。不能穿着喷洒农药的衣服再做别的或去吃饭。手和脸也要用碱水或肥皂水彻底洗干净。
第四、喷洒的时候要站在上风头,背着风向后倒退着喷洒,千万别迎着风喷,以免风把药吹到身上。大风天或雨天,应当停止喷洒。中午天气热的时候,蒸发力大,蒸汽里面药的成分多,人容易吸进去中毒,应当停止工作,到下午天凉的时候再喷。
第五、喷洒农药的时候,不要吸烟、喝水、吃东西,更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拿东西吃。洒过农药不久的水果、蔬菜不能吃,特别是喷过1605和1059毒性大的农药,一个月以内也不能吃。这些田地,三五日以内禁止人和牲畜进入。也不能把这些田里间下的庄稼苗或拔下的草喂牲口,误吃了农药的,要马上用手指或筷子搔他的喉咙,或者给大量喝温盐水,让他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吐出来后,再给喝些绿豆汤或豆浆,能帮助解毒。中毒重的,催吐以后,要马上送医院急救。
第六、喷洒毒性大的农药,应当准备两盆碱水或肥皂水,放在地头、田边,手或其他地方的皮肤万一粘上了药水,就马上洗干净,防止中毒。如果农药是碱性的,比如砷酸钙等,就不要用碱水或肥皂水洗,用清水洗干净后,再用醋或水果汁擦洗,就可以解毒。
第七、管理和喷洒农药的人,最好挑选身体好的人,一般有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皮肤病、身体衰弱、精神不正常或者临时感到身体不舒服的人,不能做这种工作。特别是来月经、怀了孕、奶孩子的妇女,更不能做这种工作,因为这时候她们身体的抵抗力都比较弱。
版面3
急性职业中毒的急救和自救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通常发生突然,后果严重,给劳动者带来了极大损害,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社会影响极坏,有文献报道,我国2001年报告统计,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学毒物有40余种,其中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有机锡和氰及腈类化合物居前5位,近来以往少见的职业中毒也屡有发生。除了加强和改进一系列防控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外,掌握一些急救和自救常识,现场及时准确的抢救和处理,对疾病的转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迅速脱离现场 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安全区域。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是最简单而重要的病因治疗,其效果远胜于吸收后的解毒或其他治疗措施。
具体操作方法有: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冬天宜用温水,忌用热水冲洗。切忌用油剂没膏涂敷疮面。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时充分的冲洗是减少组织损害的最主要措施,对没有洁净水源的地方,也可用自来水冲洗。以上冲洗时间均不少于10-15分钟;
3、尽快排除已吸入体内的毒物 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促进毒物从呼吸道的排出;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除用手法刺激咽后壁外,也可口服吐根碱糖浆催吐。
4、尽快求助
110:对使用有毒有害物进行威胁、谋杀、恐怖的事件及重大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应对现场进行控制隔离、对嫌疑人进行控制调查、组织人员疏散等。公安人员有依法强制处理现场各类情况的权利。在有些城市,110有协调各方联动的机制。
119: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化学事故,均可通过此热线获得帮助。消防队员能够协助处理危险源、控制毒物泄漏,从中毒现场转移危重伤员、抢救有毒现场的重要设备等。我国消防机构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灾害应急机构,有专业的化学事故救援队伍,配备有快速毒物检测、危险源控制装备,及快速交通工具、完善的个体防护装置及其它救援设备,人员接受过救援专业培训。是有毒现场救援的主要力量。
120:在化学事故中有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已经出现人员伤亡时,急救中心能够迅速的组织医务人员到现场开展中毒患者现场抢救、伤员疏散、中毒患者治疗。急救中心由专业的现场危重患者抢救能力,具备患者快速转运工具、配备现场患者急救及心肺复苏设备。在大多数城市中,要求急救的医务人员在5-15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展抢救工作。
中毒控制中心(一般挂靠当地疾控中心)是设立的专门处理中毒事件的机构。这些机构均开通了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可提供有关物质的毒性、患者诊断治疗的信息;能够开展事件现场卫生学影响评价和制定现场处理方案及对事件长期对健康影响监测。有毒有害企业最好提前了解其所在区域中毒控制中心热线电话,以备急用。
救援者必须佩戴个人防护器材进入中毒环境抢救,并迅速堵住毒源及消洗毒物,阻断毒散发及进一步侵入人体。在自救互救中可采取简易有效的防止毒物进入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方法,如湿毛巾捂住口鼻,塑料马夹袋套住头面部等。做好中毒者保心、保肺、保脑、保眼的现场急救,如心肺复苏术,口对口人工呼吸术(救护者应避免吸入患者呼出之毒气),眼部污染毒物的清洗术等。对重症者应注意其意识状态、瞳孔、呼吸、脉率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若发现呼吸循环障碍时,应就地进行复苏急救。心肺脑复苏患者从毒物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心脏骤停诊断昏迷;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暂停或抽搐样呼吸。贴近患者的鼻部无呼吸声、无呼吸气流;胸廓无起伏;瞳孔散大。但少数患者在心跳骤停后瞳孔根本不散大。心电图检查无心搏。
2、心肺复苏实施要点现场急救步骤: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非医务人员亦可实施。目的是支持基础生命。有人称A-B-C步骤,即:
(1) 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
(2) 被动呼吸(Breathing)或被动通气;
(3) 被动循环(Circulation)。
3、注意事项:
(1) 患者仰卧地上,或硬板床。
(2)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 ;
(3) 如怀疑为气道异物要给予排除。
(4) 手托病人头部上仰,颈下垫枕,以减少口咽部气道弯曲度。
(5) 被动呼吸以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为主;但吸入有毒气体中毒致心跳骤停者不能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先放置口腔通气管后用简易呼吸器进行。
(6) 被动循环指胸外心脏按压(过去称心脏按摩)。
(7)争取最短时间内送医院作进一步生命支持。(即机械呼吸与起搏或除颤)。
4、非专业人员操作要领:
(1) 实施口对口呼气时,操作要注意:拨开嘴、捏紧鼻孔、口部接触处垫一消毒纱布,抢救者自身深吸气,按每分钟5-18次的节律,徐缓而均匀地将气呼入病人口中。
(2)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操作要注意:
a)患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抢救者跪在伤病员的右侧或站在病床右侧。
b)施救者双臂直伸不弯肘部、两手相叠置胸骨前、身体前倾用上身的体重垂直按压。
c)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
d)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
e)按压深度约4~6cm。
(3) 胸外心脏按压必须节律均衡、不间断(任何情况下胸外心脏按压中断时间均不能超过数秒钟)、胸骨下压时间及放松时间各占50%。如为单人抢救,先吹气两次,然后按压10~15次,交替进行;如为双人抢救,一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进行胸外按压;先口对口吹气一次,然后胸外按压5次,交替进行。进气时应暂停按压。
5、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自主心跳恢复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心跳恢复。不论是窦性心律、房性或节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亦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瞳孔变化 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应恢复。
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1) 意识好转;
(2) 肌张力增加;
(3) 自主呼吸恢复;
(4) 吞咽动作出现。
6、心肺复苏终止的指标
1、复苏成功。
2、复苏失败。其参考指标如下:经30分钟抢救,心脏无电活动,可考虑停止复苏术。是否按“脑死亡”标准判定复苏失败则根据情况及征求病人家属意见后决定。
其它事项 发生中毒事件的企业除了在做好人员救治和现场处理外,还要配合有关机构进行事故调查,比如了解事故原因,泄漏毒物的品种、数量、受毒人数、空气浓度、现场救护情况等;同工种有无类似发病患者;个人及车间的防护情况;历年来工作环境空气中毒物测定资料等。
平顶山市职业病防治所 宣